战场上的鼓声震天响起,刀剑碰撞声中大旗策略,士兵们纷纷丢下盔甲,拖着武器仓皇逃命。有人一口气跑出百步才敢停下喘息,有人逃到五十步就止住了脚步。这时,如果逃了五十步的人反过来嘲笑逃了一百步的人,这算怎么回事呢?这个经典故事出自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,五十步笑百步的典故由此而来。表面看都是临阵脱逃,逃得近的人凭什么取笑逃得更远的人?这看似荒谬的现象,其实暗藏着春秋时期特有的战争礼仪。
在那个礼崩乐坏却仍讲究规矩的年代,战争虽然残酷,却有一套严格的礼仪规范。开战前,交战双方必须向天下昭告战争的正当理由,否则就是师出无名。若遇对方国家发生天灾、瘟疫或国君驾崩等变故,必须立即停战。正式开战前还需互派使者递交战书,斩杀来使被视为卑劣行径。更特别的是大旗策略,战场必须设在边境地带,严禁深入敌国腹地。这些还只是战前准备,真正交战时规矩更多。
展开剩余48%两军对垒时,必须等双方列阵完毕才能击鼓开战,否则就是有违仁义。步兵对步兵,车兵对车兵,兵种之间不得混战。若在战场上遇见对方国君,严禁伤害。比如鄢陵之战时,晋国主将三次遇见楚王战车,每次都下车行礼,楚王也回赠弓箭以示礼节。车兵交战时,弓箭手必须轮流放箭,不能连续射击。若一方战车故障大旗策略,另一方必须等待修理完毕再战。长时间交战后,双方要约定休战用膳,期间禁止偷袭。
战争结束也有讲究。当一方败退时,胜方最多只能追击五十步,超过这个距离就必须停止。这就是五十步笑百步的由来——按照当时的战争规则,逃跑超过五十步确实没有必要,逃五十步的人自然可以理直气壮地嘲笑那些多跑的人。这些看似迂腐的规矩,恰恰体现了春秋时期军礼文化的独特魅力。
发布于:天津市信康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